 |
|
|
 |
|
|
|
 |
|
招商项目联系人:朱先生
潘先生
电话:0512-65212800,65153813 |
 |
公司联系电话 |
总经理 |
0512-65212800 |
zlr@youbangex.com |
会议展览部 |
0512-65153813 |
市场推广部 |
0512-65216889 |
网络技术部 |
0512-65151021 |
设计制作部 |
0512-65215887 |
|
0512-65231030 |
|
|
 |
|
|
|
|
建设“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项目初步构想
朱利荣
2005年4月20日
|
第一部分 项目背景
2004年11月18日-22日,由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广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主办的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举行。 会议围绕“文化产业博览、文化产业论坛、文化产业交易”的主题,以会展培育文化品牌、以市场整合文化资源、以交易创造文化价值、以论坛汇聚文化信息、以科技推动文化创新。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国际性文化产业博览会,社会反映强烈。
早在2002年,史树青、罗哲文、吕济民、刘建业等专家向中央建议提出苏州太湖应建设文化园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部分项目已规划实施,这是前所未有的喜事。作为经济发达、人杰地灵的苏州,应该抓住新的发展契机,站在更高的高度尽快规划建设“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 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将打破我市常期以来以“工业园” 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成为苏州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服务功能又一张城市“新名片”。
第二部分 项目优势
建设“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让世界更多地关注中国、关注苏州、关注太湖,它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园区会所场馆建设,她是一种引导、一种示范。
从选择建设园区的地理人文条件来看,苏州古城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苏州太湖地区更是积淀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内涵,是个历史、人文、经济精华荟萃的地段。在这里建设文化园区具备六大优势和条件: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
太湖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东依国际大都市上海,与南京、杭州、无锡等大城市相毗邻,交通极为便利,是大江南膏腴之地中一颗夺目的明珠,在长江三角洲占有重要位置。在环太湖200公里范围内,聚集着约3000千万人口,经济总量占全中国半壁江山,具得天独厚之地理区位优势。
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为888平方公里,由13个景区和2个独立景点组成。其中西山、光福、石湖、木渎、用直等景区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精髓所在。
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的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所辖的西山、光福景区正处在风景名胜区的中心位置,行政区划的160平方公里处于2小时旅游经济区的最佳地理位置。著名的沪宁高速、京沪高速、宁杭高速、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苏沪高速、宁沪铁路以及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城市轻轨更为这一地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二)优美的自然环境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山水环抱,湖泊相连,岛屿、半岛、幽谷、奇峰、溶洞、怪石、泉瀑、水湾、湿地、林木,独特的地质地貌延绵逶迤,形成了一幅长达100余公里的既精致秀丽又蔚为壮观的山水风情景观。如诗如画的太湖山水风情景观自古就是江南山水风情景观的集大成者,具有江南山水风情景观的典型性。
苏州区域内的太湖流域有着独特的秀丽风光,“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所辖的濒太湖的光福、西山景区,以及附近的东山景区更是集中汇聚了太湖的山川秀气。西山景区有“湖中岛、岛中山、山外湖、湖外天”之独特风光,并且“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鱼虾”;光福景区亦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称;整个度假区域内湖山兼备、水天一色。
(三)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里是华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大约在1万年前,太湖流域就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太湖文明在经历了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5500年前至4000年前诸个文化层之后,于春秋末期进入了吴文化的时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吴越春秋故事便在这里威武雄壮地展开,留下了数不清的人文遗迹。自隋炀帝开凿了江南运河之后,太湖地区又成为历朝历代的粮仓和税赋重地,至明、清两代更成了全国经济的中心。
这里遗存下来的古城、古镇、古村落、古遗址、古寺庙、古树、古桥、古道、古墓葬、古文物就是太湖地区数千年文明的见证。这里荟萃了两千五百多年漫长历程中无数中华英杰。从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名臣伍子胥到军事家孙武、东汉名臣朱买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北宋范仲俺、范成大、明初紫禁城总设计师蒯祥、大学士王鏊、明中期吴门画派四大名家等历史名人,近代文化、政治名家如章太炎、柳亚子、严家淦等名人名士不胜枚举。
千百年来,太湖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和富饶的鱼米之乡,孕育出丰厚的吴地文化,其吴门书画、吴门医学、教育科举、昆曲、评弹、吴歌、通俗文学、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水乡独特的民俗风情等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辉煌的记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传承有序的太湖历史文化的发展史脉。
(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苏州濒太湖地区的土狭民稠在苏南地区是极为典型的,有限的土地历来都不能满足当地人口的生活自给。但即便如此,苏州濒太湖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并没有因此而遭受到过多过大的人为的掠夺和破坏,不但基本保留了这一地区自然的地质地貌,而且还保留了丰富的地表植被和数量可观的自然原始森林。千百年来,当地居民以种植和培育特色花果树木为传统和生计,既形成了"一年九熟"的经营性产业,创出了杨梅、桔子、枇杷、银杏、桂花、碧螺春茶叶等名闻中外的特色花果品牌,还形成了光福"香雪海"、东山桔林、西山梅花、天平红枫、窑上桂花、官山木荷林等极具江南特色的植物景观,进一步浓郁了苏州濒太湖地区的自然风情。在三山岛周边至今还有一些人迹罕至的岛屿,不时可以发现各种珍稀动物的活动踪迹,足以说明这一区域人与自然之间所特有的生态性、和谐性以及可持续性。
(五)融教育休憩娱乐于一体的度假胜地
江南历来有春、夏、秋、冬季节性的郊游习俗,太湖及其周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观光游览的胜地。在这里,人们不但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风光美景,感受“天地同在、万物齐生、天人合一”的冶情与乐趣,而且还可以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近距离地了解和认识大自然的奥秘和农林牧副渔的科学技术和基本常识。特别是苏州濒太湖地区的丰厚的人文历史积淀,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历代圣人先哲和能工巧匠的人生轨迹和精湛技艺,足以从各个方面平添人们的人生感悟,引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生活的情趣与激情。所以,苏州的濒太湖地区确实是一不可多得的融教育休憩娱乐于一体的大众旅游度假中心,更是现代意义上充分发挥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特定教育作用和功能的重要并典型的文化园区。
(六)雄厚的经济基础
苏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如今更是一个蓬勃兴旺的经济名城。2004年,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3450亿,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年财政收入219.57亿元,为江苏省第一位;全年新增合同外资1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亿美元,全年外贸总额达到1032亿美元;民营企业登记注册8.21万家,注册资金1292.82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苏州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事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财政收入正以日进一亿的速度发展,今年苏州市财政收入有望突破400亿。一个绵延数千年悠悠文化历史并充满现代经济活力的新苏州,正不断地提升着它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速度。
苏州依托肥沃的历史文化营养来发展城市经济,并通过经济来促进文化的更高发展,它有着进行高质量、高品位文化建设的满腔热情,更有着高水准、大规模文化建设的雄厚的经济实力。
第三部分 项目构想
“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的概念应当站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事业特别是文化事业发展的立场上,以树立“大文化”的观念而提出的,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必须通过一系列探索性的工作来实现。在挖掘本地区丰富的内涵、发挥自然优势的基础上,它应该具备:
一是要建设好文化服务大平台,建设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文化设施,经常性地举办有影响的、高层次的文化活动,使之成为综合文化艺术展览展示,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中心;
二是要积极筹建文化交易大市场,营造一个围绕着在大文化背景下具有苏州特色的、有核心竟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群体,使之成为综合文化产业艺术产品交易中心;
三是要积极筹建“中国苏州太湖文化学院”,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文化艺术名家、学者、创作家来苏参与“学院”建设。把“学院”建设成为培养文化产业艺术产品专业人才基地;
四是要具有吸引文化艺术创造者的足够魅力,能吸引国内外文化名家、名企来此投资置业创业、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生活和工作,成为文化产业艺术产品的创作和孵化基地;
五是要充分利用太湖无可比拟的自然文化资源,以倡导“健康、绿色、文化”理念,构建一个集和谐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渡假胜地。
因此,“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载体建设初步构想:
1、文化交流活动中心
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园内要建设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文化设施,经常性地举办有影响的、高层次的文化活动,使之成为综合文化艺术展览展示,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的大平台。
如:太湖国际文化论坛规划建设已启动。
2、文化产品交易中心
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园内要营造一个围绕着在大文化背景下具有苏州特色的、有核心竟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群体,使之成为综合文化产业艺术产品交易中心、文化产品交易大市场。
如:工艺美术品展示交易中心
口述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中心
书画艺术展示交易中心
现代视听技术展示交易中心
文化产品网上交易中心-----虚拟太湖文化商城
3、中国苏州太湖文化学院
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园内要积极筹建“中国苏州太湖文化学院”,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文化艺术名家、学者、创作家来苏参与“学院”建设。把“学院”建设成为培养文化产业艺术产品人才基地;
“中国苏州太湖文化学院”还可吸引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优秀的大学来园创办文化分院。
4、文化产品的创作和孵化基地
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园内要具有吸引文化艺术创造者的足够魅力,能吸引国内外文化名家、名企来此投资置业创业、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生活和工作,成为文化产业艺术产品的创作和孵化基地。
如:中心区影视、动漫产品的创作和孵化基地;另外有光福雕刻(玉雕、微雕、木雕、核雕)、光福花木园艺盆景、镇湖刺绣、胥口书画、香山造园、金山石雕、太湖佛雕、东山缂丝、藏书文房四宝产品创作和孵化基地等等。
5、构建和谐的休闲、旅游、渡假胜地
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园内要充分利用太湖无可比拟的自然文化资源,以倡导“健康、绿色、文化”理念,构建一个集和谐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渡假胜地。
太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内容包括:赏梅、闻桂、花果、苗木、水产、美食、古镇、太湖新天地、游艇、现代农庄、天然氧吧、水上运动、太湖古村落、湿地公园、桥岛风光、农家乐、生态植物植被、宗教文化等等。
第四部分 项目选址及建设
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是一个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集文化交流、产品交易、科技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高尚综合园区。项目首选地址是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
目前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16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两处可作为选址方案。
一是洞庭西山消夏湾,优点是环境秀美,相对封闭,面积宽阔,回旋余地较大;缺点是基础设施需要大量投入,配套服务功能不全,建设周期较长。
二是11.2平方公里中心区,优点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周边有高尔夫球场、国际游艇俱乐部以及中心商贸区等配套服务设施,能够较快启动,建设周期短;缺点是周边环境需进一步完善,地处开放区域,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
有鉴于此,我们建议把中心区作为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的启动区,建成后再向逍夏湾(作为第二期)开发。中心区还将辐射到其他产业园区(光福、镇湖、胥口、藏书、东西山等)。
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的开发建设要具备六大功能:(1)会议展示交流功能(艺术品、演出等);(2)文化产品交易功能;(3)文化研究与开发功能(4);项目孵化与转化功能;(5)服务功能(餐饮、购物、娱乐、接待、居住等);(6)休闲游览功能。首期规划应根据项目定位,首期建设至少包括一个五星级酒店、一个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一个文化项目研究、开发、孵化与转化功能产业园。
第五部分 项目组织与实施
开发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是苏州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服务业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应借鉴苏州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模式,由市长挂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为主的开发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组建“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运作实体,组织与实施博览园开发建设,通过招标形式吸引国内外一流的企业参与投资、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
第六部分 项目经费来源
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开发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
(一)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安排;
(二)部分项目资源对外招商、市场运作;
(三)接受社会各界、海外人士的捐赠和赞助;
(四)项目其他收入。
总之,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的开发建设,已具备十分条件呼之欲出。如果能改变目前散、乱、差、小局面,充分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实行优化组合配置,形成合力搭建文化大舞台、培育文化大市场、塑造文化大品牌,以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为载体,深度发挥文化产业的核心竟争力,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准确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苏州太湖文化产业博览园成为太湖湖畔灿璀夺目的“东方之珠”已为期不远了!
(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