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会议展览
 科普推广
 网站设计
 经典案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 关于我们
Today
 组织机构
 服务理念
 获得荣誊
 学习心得
商业展览操作ABC
展览不在多而在名
保健行业金秋上演群英会
中国展览业的差距在哪里
展商常犯的十种错误
展览服务如何与国际接轨
举办工业装备展正逢其时
招商项目联系人:朱先生 潘先生
电话:0512-65212800,65153813
公司联系电话
总经理 0512-65212800
zlr@youbangex.com
会议展览部 0512-65153813
市场推广部 0512-65216889
网络技术部 0512-65151021
设计制作部 0512-65215887
  0512-65231030
中国苏州
苏州科普之窗
苏州市科普促进协会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苏州高新会展中心
   学习心得


面向公众的网络科普传播
朱利荣
2007年6月15日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互联网网络提供各类服务的形式不断推陈出新,面向公众在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育、科技传播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简述了我国网络科普的发展背景和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科普工作的主体和主要对象;浅析了实现网络科普的主流模式、旗舰模式、专业场馆模式、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科普频道模式、上下联动模式、视听交互模式、注重专业模式、主题活动模式、个人网站模式等十种模式;同时指出网络科普既是新生事物,又是社会公益事业,呼吁近阶段网络科普工作的开展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整合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鼓励积极参与为辅的原则;提出了网络科普是新时期科普工作重要任务之一,应在发展中寻找新突破,在创新中获得新动力的工作思维。

  关键词:公众 网络 科普 传播 模式

  一、概述

  自1994年我国加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在我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相当于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是网民。其中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104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75.9%。而新兴上网方式——手机上网也初具规模,达到1700万人。在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互联网地址的需求和应用大幅提升,我国域名总量达到4,109,020个,半年增长116万,平均每月净增20万个。国家域名CN注册量达到1,803,39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6,469个,增长率达到64.4%,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的排名上升到第四位。本次报告还新增了对我国网页数、网页字节数等资源的调查内容,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网页数和网页字节总数分别为44.7亿个和122,306GB,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6.3%和81.7%。另外网站数、IP地址等也迅速增长,分别达到84.3万和9800万。从域名、网站数、IP地址、网页数等增长情况来看,我国互联网资源得到了全面提升,通过互联网应用开发的各种增殖服务将全面提高。业内专家表示,互联网的公众普及对互联网上运行的资源及提供的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育传播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我国网络科普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公众科学教育传播越来越成为一种最有效的科学普及的方式和手段。当前,我国网络科普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力量还相当薄弱。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互联网科普网站、栏目的建设与发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网络科普环境。2004年8月26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联盟。同年9月2日,在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院士倡议下,由中国科协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发起,并经信息产业部批准的“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于在北京成立。

  2005年6月至9月,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开展“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及栏目评选活动”。

  2005年9月1日,在2005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宣布了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及栏目评选活动获奖单位并颁发了全国10大优秀科普网站奖杯。大会期间还对中国航天网的航天科普等九个网站优秀科普栏目专项奖、2005年世界物理年在中国等21个网站获得优秀科普网站提名奖,宇宙驿站网站获得鼓励奖。

  2005年12月,中国公众科技网科普网站导航系统经过筛选,向公众推荐了国内349个专业从事科普的网站和具规模的科普栏目。其中综合性科普网站113个,专业性科普网站236个。主要构成如下:各级科协组织主办的61个,占17.5%;科研教育机构主办的58个,占16.6%;科普场馆主办的40个,占11.5%;学会主办的30个,占8.6%;企业和媒体主办的60个,占17.2%;政府部门主办的24个,占6.9%;个人主办的75个,占21.5%。由此可见,网络科普任重道远。

  2006年,由中国科协牵头,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参加的“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启动实施,旨在为提高我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搭建为全社会提供科普资源共享服务的平台,这一重大举措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网络科普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科普的主体
 
  我国十分重视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十分重视科技传播对于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科技、教育、大众传播等有关各界都把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作为重要的任务,在开展传统科普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时代下科普传播模式,并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2005年9月初,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年会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提供报告资料显示,截止2005年初,我国目前提供科普信息服务的网站有400多个,其中341个网站正常运行,59个网站无法打开。分析表明:专业性的科普网站有200多个,占总体数量的60%左右,目前起着主导作用,这些科普网站大部分集中在国家主办的公益性科普网站,它们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它们承担着发布国家科普政策,宣传科普知识、科普法规,发布科普新闻、最新科普信息的职责。而个人创办的科普网站数有81个,占总体数量的23.8%。个人科普网站除了起到推波助澜、拾遗补缺的作用外,在网页设计、内容选取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今后,应鼓励更多的科普工作者在网上开辟个性化科普网站。

  网络科普是新生事物,网络科普是社会公益事业。因此,现阶段网络科普工作的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阶层参与为辅,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是今后科普工作重要任务之一。

  四、网络科普的对象

  根据中国科普研究所《2003年我国网络科普的概况及特点》的科普报告:在开展网络科普过程中,内容和形式应更多考虑35岁以下年轻人的需要。在职业构成方面:青少年、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办事员等协助人员,应是网络科普的重点人群。通过对我国互联网现状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科普工作者一方面应针对青少年、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办事员等协助人员等重点人群利用网络开展科普工作;另一方面要针对中老年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众以及林牧渔工作人员和军人开展有关电脑、网络知识的普及,为更有效地开展网络科普以及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2005年第十五次CNNIC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网民中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为32。4%,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12。6%,商业、服务业人员占总数的9。4%,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教师所占总数的比例分别是9。3%、7。4%和7。0%,部队军人所占比例最少,因此,开展网络科普的重点对象应该是学生群体和专业技术人员,兼顾商业服务业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教师等重点人群。并积极引导、鼓励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网络科普活动中来。

  五、网络科普的主要模式

  (1)、网络科普主流模式

  网络主流科普网站大多数是公益性的,由各级政府、科协系统的各协会、学会、教育、科研机构等主办,网站的内容主要以本部门的工作为主,既是科普工作学习交流信息网,又是综合性科普专业网站,是我国网络科普的主流网站,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权威性,它不仅领导着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是网络科普的先行军,肩负着提高我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重大使命。如: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www.cast.org.cn)、北京科普之窗(www.bjkp.gov.cn)、江苏公众科技网(www.jskx.rog.cn)、苏州科普之窗(www.szke.rog.cn)等。

  (2)、网络科普旗舰模式

  网络科普旗舰网站内容主要以科普为主,辅于政策的颁布传达、新闻活动的报道,是有特定的受众群和特定的科普目标的网站,基本上代表政府部门主办。这类网站知识内容较为丰富、系统,运行管理规范,在国内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它们是科普网站的旗舰网站,引领着我国网络科普的发展方向,为全社会提供科普资源共享服务的平台。如:由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国公众科技网(www.cpst.net.cn)、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普博览(www.kepu.com.cn)、2006年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承担建设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net.cn)等。

  (3)、专业场馆模式

  科普场馆包括各类科技(普)馆、科技类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标本馆和图书馆,设有自然科学部的综合博物馆和其它专业科技馆等,这些科普场馆均在网上设立虚拟科普场馆,为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反对迷信、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提供有利网上场所,它带领着人们去感受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学习科学、利用科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网络科普事业的发展。如:中国科技馆(www.cstm.org.cn)通过创新工作,采取多种科普活动形式,2004年观众数量达到210。5万人次。以上海科技馆(www.sstm.org.cn)为例,面向青少年、企业职工、领导于部、社区公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已形成专业场馆、科技企业、社区展馆为一体的科普阵地网络。

  (4)、现代远程教育模式

  以远程教育网为技术平台,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探索公众对科普内容的需求,积极整合开发科普教学资源,将科普资源上网。例如:面向农村科普工作内容,可将农函大的教学班办到了各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通过灵活安排授课课程,科学选择授课内容,集中面授与座谈讨论、操作示范、现场实习相结合,增强了学习的效果,取得了教育成果的实效,提高了普及科学知识水平。如:各高校、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远程教育中心。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网(www.itsinghua.com/website)、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网(www.smde.pku.edu.cn)、中国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网(www.cau-edu.net.cn)等。

  (5)、科普频道模式

  科普工作社会化已经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认同,在网上大众传媒与网络科普已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很多非科普的综合性网站都设有科普或科技版块、频道和相关栏目。网上科普频道模式应运而生,这是网络科普的又一大方面军,是一股具有社会需求相当迫切的新生力量。虽然,与专业科普网站相比较有一定差别,但其中的科普版块所发挥的专业效能可与主力军——科普网站媲美。如:新华网科技频道(www.xinhua.com)人民网科技频道(scitech.people.com.cn/GB/index.html)、网易科学频道(tech.163.com/discover)、航天科普        (www.spacechina.com/htkp.htm)、新浪网科学探索频道(tech.sina.com.cn/discovery/)专栏设置丰富,细致,如“天文航天”栏设“火星”,“太阳风暴”,“土星”,“金星”,“彗星”,“冥王星”,“小行星”,“空间站”,“黑洞”,“哈勃”,“流星雨”,“星云”等等。

  (6)、上下联动模式

  上下联动模式主要依托专业技术协会作为组织载体,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进一步整合网络资源优势,形成了多专业、多功能、多层次、多类型的网上科普形式,使科普服务“网上网下”互动,把科普活动、科技讲座、科技沙龙、科技培训、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作为网上科普的第二战场,通过上网发布信息,示范辐射功能得到进一步显现,实现了网上宣传培训和网下示范辐射的有机融合,以达到“网上网下”联动效果。如:由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苏州科普之窗(www.szke.gov.cn),其中:网上科普擂台赛已拥有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注册会员已达17000名左右,在网上已形成一定科普人气。

  (7)、视听交互模式

  计算机交互媒体艺术的出现是艺术家们数字化生存的高级阶段。从二维平面到三维动画,从视觉艺术到视听交互,从虚拟现实空间到可以由用户选取交互点的虚实结合的交互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为科普工作者、艺术家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目前,视听交互模式最成功的网站大部分是游戏网站,真正用来科普的网站还不多,主要是由于观念、经费、创作人才等条件限制。在中国能实现视听交互式网络科普的科普网站,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普博览(www.kepu.com.cn)。另外,北京科普之窗(www.bjkp.gov.cn)在这方面也有一定尝试。

  (8)、注重专业模式

  专业网站要求内容专题集中,在细节上要有局部的完整感,内容的讲述有深度,阅读理解无知识障碍,技术上尽量要求精雕细刻。要求公众参与感强。强烈的专业特色活动在一定时期吸引大量网民。2003年当“非典”肆虐时,一些普及健康知识类网站,日访问量大幅攀升说明,当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时,其相关专业网站将起到积极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例如: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网站(www.earthview.org)、御虎国防科学知识网(www.yuhoo.com.cn)、“时间”(http://www.time.ac.cn)、“中国古生物网”(www.dinosaur.net.cn)、北京农业信息网(www.agri.ac.cn)、人民健康网(www.wsjk.com.cn)、三思科普网(www.oursci.org)等等。

  (9)、主题活动模式

  科普专项主题活动是科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种大型专题科普咨询宣传活动,在科普活动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针对当前社会需要的某一主题,在公共场所有计划、有组织举办的大型科普咨询宣传活动,基本做到主题突出、宣传面广、影响力大、时效性强。如: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青春红丝带”预防艾滋病大型科普活动。又如:“诺贝尔光耀百年” 专题活动是非常有特色的栏目,是国内科技网站中内容最全,最有特点的诺贝尔专栏,有“诺贝尔奖趣闻”,“盛典影集”,“近年得奖图示”,“国人诺贝尔情结”等9个版块,特别是“国人诺贝尔情结”视角独特,很受欢迎。

  (10)个人网站模式

  个人科普网站在我国目前规模较小,但在科普网站中个人网站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网站多是个人凭兴趣和热情建立的关于某一领域的科学普及网站,知识性、趣味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科普性。随着公众对科学知识普及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个人爱好者担当着科普志愿者的角色,打造了一大批科普精品网站,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值得倡导。如:五柳村(www.taosl.net)、大科普网(www.ikepu.com)、大眼睛科技教育网(www.being.org.cn/eyecn/)等是比较成功的网站。但也有一部分网站由于资金、时间、精力等的限制,这些网站大多存在权威性较差、更新不规律、内容搬砌等问题,这类网站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也有持续时间很长的网站。

  六、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传统的科普手段必将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大众传媒、网络科普成为现代科学普及的重要载体,现代科普体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科普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显示出她独特魅力,碰到困难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体现时代性,在工作和学习中把握规律性,在科普形式和活动中富于创造性,坚持在发展中寻找新突破,在创新中获得新动力,脚踏实地抓住好市场需求的切入口,开发“以人为本”的科普特色网站,那么,网络科普就一定会越办越好。

   (完)

参考文献:
中国科普研究所《2003年我国网络科普的概况及特点》陈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我国网络科普发展现状与趋势》黎建辉
教材发展研究所《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和栏目评选活动专家点评汇总》杨再石
中国科普研究所《2005中国科普报告?网络科普》王宇光  李森
中国科普研究所《2006中国科普报告?网络科普》王宇光  李森

 

关于我们 | 投资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www.Youbangex.com 友邦展览2007-2008版权所有 ICP备案:苏ICP备05003015号